書摘 006 – “君子遠庖廚”,意在惻隱之心

國文離在下太遠,當初乍看這句話,也是滿腹疑問。但了解了整全的解釋後,才知道自己大腦的有限。尤其是經典,被後世之人曲解的程度,有特別的體悟。也就是說看任何文字記載,對全文,上下文,作者,沒有整體的概念時,很容易斷章取義,將自己的想法套入(不管是故意或不小心的)。這也是在下常說的,讀書看文章,甚至聽人說話,不是”讀出”作者要表達的東西,而是”讀入”,將自己的想法套入文章。特別是想要從名人的文章或是經典中找出可以應證自己想法的句子來,就是如此。在下發現,在”宗教”上,更是把這樣的概念發揮的淋漓盡致:一部經典的一段文字,各自表述,可以有離天萬丈的各式想法,甚至引起分裂,紛爭,以至於戰爭,真是令人眼花繚亂….離譜到不行。

難怪有人說,言語和文字是有限的,無法完整表達人的心思意念(音樂老師也這麼說過,音樂也是一種語言,也會因為不一樣的人有不同的詮釋,所以了解作曲家的背景,曲式,音樂語法….. 也能讓詮釋不會太過離譜,但因為透過人的詮釋,只要不是機器人,沒有兩個人彈得是完全一模一樣的)..

以上在下這段心得可是跟“君子遠庖廚”這段文字完全沒有關係的,可見,讀一段文字,每個人心裡想得不同,不是嗎?!

以下出自 南懷瑾講孟子:

孟子一句“君子遠庖廚”,使後世“君子”們如獲至寶,從此將狹小的廚房扔給了女人,而他們只一味地在飯桌上享受!

“君子遠庖廚”真的承載了讓女人掌管人間煙火的內涵嗎?南懷瑾先生說,這句話其實被後人曲解了。為何如此,又怎樣被曲解,這得回到歷史現場來尋找答案。


孟子在齊國時,一次,他看見齊宣王用一只羊代替牛來做祭品。於是說了這句流傳千古的話:“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意思是說君子對於飛禽走獸:看見它們活著,便不忍心看它們死;聽到它們哀鳴的聲音,便不忍心吃它們的肉。所以君子要離廚房遠遠的。南老認為,這種心理正是一種惻隱之心,和君子把廚房留給女人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因此,不得不佩服後世君子們曲解經典以為“我”所用的功力,真是登峰造極。….

但是不是任何惻隱之心都會得到回報,在運用你的同情心時,也要分清狀況,看對象,並想到後果,否則,就要陷入東郭先生的境地。明代馬中錫的《東田傳》中記載了一個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說的是一位書生東郭先生背著一口袋書,在去中山國謀官的途中,遇到一只受傷的狼,狼懇求他幫忙,以便逃過獵人的追捕。東郭先生看到這只受傷的狼很可憐,便把狼藏在了自己的書袋裏。

不一會兒,獵人追了上來,發現狼不見了,就向東郭先生詢問狼的去向,結果東郭先生騙過了獵人。等獵人走遠後,他又把狼放了出來。不料,狼卻嗥叫著張牙舞爪地撲向東郭先生。

東郭先生徒手同狼搏鬥,嘴裏不斷對狼喊著“忘恩負義”。最後幸好一位農夫走過來,將狼重新騙入口袋中,並對東郭先生說:“這種傷害人的野獸是不會改變本性的,你對狼講仁慈,簡直太糊塗了。”說罷,掄起鋤頭,把狼打死了。《紅樓夢》中有雲:子系中山狼,得誌便猖狂。其本來喻指人忘恩負義,其實狼的本性如此,一切都是由於東郭先生亂動惻隱之心導致的。所以凡事要辯證對待,不可一味地偏執於理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在生活中遊刃有余。…..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