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018:最小阻力之路(以創造力修練取代”不斷解決問題”的人生結構革命)

1984年的老書了,其實書裡的洞見很簡單”我們所處的環境結構決定了我們的行為”。直接來看例子和心得:

作者以前是學音樂的,他舉了一個例子。教授給了一個譜子,他練一個星期後去上課,其實練得還不太熟,結果教授又給他一個新曲子來練,稍微更難一些的,結果練了一個星期去上課,還是彈得不夠完美,而教授又給他一個更難的曲子來練,他又逼自己去練更難一點的曲子,就這樣一直重複好幾次,好像一首曲子都沒練完,而後來有一次,教授叫他直接練第一次給他的曲子,居然一次就很順利地彈出來了。這裡是說明兩個心理結構,一個是追求完美,一個是追求進步。有時候我們追求完美時,其實是放棄了進步。

裡面也提到很多想法說明結構。在下有思想過一個例子:比方說一個人賣烤玉米,剛開始生意很好,後來開始營業額不好了,就開始研究新口味,招攬新客人,而起色也不明顯。然後開始看員工有沒有問題,嘗試去解決。甚至開除舊員工,招攬新員工,再來增加員工處罰,獎勵,折價卷,會員制……. 各式花招通通出籠,結果營業額還是沒起色。其實沒發現現在流行吃炸雞,大家一窩蜂去吃炸雞了。這就是沒發現整體結構上的改變,不跳出結構,一直在內部做再多改變也沒有用處。

人生也是一樣,處在某個結構裡,會產生唯物上特定某類的結果。當你沒有創意去創造出結構來時,就只能一直在解決問題,而一直解決不斷生出來的問題,會給人一直有在做事的感覺(想出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還以為自己很有創造力呢XD),會給人一個虛假的安全感,反而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是”對”的,因為問題一再被解決,卻沒去思想為何自己總是會陷入同樣類似的困境。不過,不先訓練自己能夠用更寬廣的角度來看事情,恐怕也不容易做到。

本書還有提到幾類可能會遇到的結構,以及解決方式。以及當人進入到創造階段中,一些可用的策略。這是相當有趣以及有內容的一本書,在下看過一次還沒完全消化,以後還有更多心得,有空再說了。

PS:比方說最近練完了蕭邦第四敘事曲,聖桑.李斯特的骷髏之舞,但最後練到要能演奏的階段,老師說這叫做”拋光”,起碼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也就是樂句,甚至到每個音之間細部的絕對要求。如果追求完美不去練其他更難的曲子,反而是錯過了進步的機會了。這其實也是當常常上課都彈同一首時,老師常提醒的事情。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