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015 – 辯論、是非、分別善惡之心(莊子 齊物論 感想05)

“人面對自己的不知道,是非常不安的。”  前面心得感想所說的辯論,其實很像宗教裡講說的分別心,或吃了分別善惡樹上果子的心。也就是面對”不知道”時,總是會有的一種反應。即使聽見一件事情,不直接去和人辯論,心理不認同,有對抗的意識出現時,這就已經是一種辯論心了。前面舉過例子,如果是100%的事實或真理,不會想和人辯論,也不會有情緒反應。如果有,那莊子表示,真相還有某部份沒被看到。

齊物論後面一段原文:

既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闇。吾誰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何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忘年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

前面這邊有點像繞口令是說我辯論贏你了,我就是對的,你就是錯的嗎?那到底是你我都對?還是你我都錯?所以當人辯論下去了,不論輸贏,事情真相還是沒人知道。甚至會論點混亂,更不知道真相是什麼(黮闇)。那找公證人來判斷我們的議論呢?他偏向你,我不服,他偏向我,你不服,他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兩個又都不服。而這人可能也不知道真相,那人愈多不就更混亂?

人類腦袋,值得去掌握和記得的是真相和事實,而不是那些非事實的”我認為”,”我以為”,”你應該”….等非事實的東西。前面提過風吹大地,遇到各樣的不同的東西,會產生各式各樣不同的聲音,吹過窗戶是一個聲音,吹過樹是一個聲音,吹過峽谷又是一個聲音…..總不能說自己聽過風吹過樹的聲音,就說樹發出來的這聲音就是風吧。如果有一萬個聽過風吹過一萬種不同東西的聲音的人吵在一起爭論風是什麼,不是永遠不知道真相,沒完沒了。

齊物論實際上的修煉,就是讓自己跳脫是非,善惡,正反,這樣才能用一個更高一層的角度來看待事情,有些類似惟物辯證法裡的正反->合。這樣視野才不會因為辯論的心而變得狹窄了。也因著將自己的辯論心打掉,漸漸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看事情,視野越來越廣,最後能夠站在更高的視角來看事物。

…..故寓諸無竟。最後自己的心,才會搬家住在一個叫作”天倪”,自由自在,無邊無境,讓心非常舒服的地方。

PS:即使達不到,也可以不斷進步接近的。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